八路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,在八路军成立之初,共有三个师,每个师下辖两个旅,一共有6个旅,从而产生了6位旅长。这6位旅长分别是第115师343旅旅长陈光、第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、第120师358旅旅长卢冬生、第120师359旅旅长陈伯钧、第129师385旅旅长王宏坤、第129师386旅旅长陈赓。光听他们的大名,就叫人眼前一亮,他们可都是八路军中的名将。
八路军的由来,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,当时国共双方为了达成统一战线,中国的所有军队统一划归国民政府,在名义上由蒋介石领导。八路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,在1937年8月22日,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西北红军主力改编成八路军,由朱德与彭德怀任正负总指挥。不到一个月后,1937年9月11日,国民政府为了提高抗日的凝聚力,将各“路军”重新划分,于是就形成了各“集团军”,八路军再次被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。
展开剩余63%八路军的三位师长大名鼎鼎,在这里不做过多说明,只说一下这6位旅长。343旅旅长陈光,出生于湖南宜章县,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、营长、团长、师长等职,作战勇敢,才能出众。在343旅任旅长期间,参与指挥平型关大捷,取得了很大的胜利。然而他在授衔的时候已经去世,所以没有军衔。
344旅旅长徐海东,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,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、师长、军长等职,在抗日战争期间,他指挥部队,战术灵活,令敌人闻风丧胆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被授予大将军衔。358旅旅长卢冬生,是一位英勇善战的骁将,他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,在陈赓的影响之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,并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,虽然他因故未到职,但是他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。在新中国成立之前,他在哈尔滨被害,时年37岁,因此也未被授予军衔。
359旅旅长陈伯钧,出生于四川达州,毕业于黄埔军校。在乌江战役中,陈伯钧亲自指挥第五军团殿后部队,负责掩护全军撤退,他英勇善战,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,成功完成了任务,因此他在红军将领中有“铁屁股”的美誉。在1955年授衔时,他被授予上将军衔。385旅旅长王宏坤,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,是开国大将王树声的堂弟,他历经长征的洗礼,最终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。
最后要说的这位就是386旅旅长陈赓,他的名头可谓人尽皆知。陈赓将门之后,毕业于黄埔军校,深受蒋介石的器重。自古忠义难两全,面对民族大业,他选择全身心投入到共产主义的阵营。他历经北伐、南昌起义、长征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朝鲜战争,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,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大将军衔。综上所述,八路军最初6位旅长中,两大将两上将两人未授衔,其中徐海东与陈赓的军衔最高,都是开国大将。至于徐海东大将与陈赓大将两人,在不同人的心中高低不同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